隨着慈善法啓動修訂,控煙界再次呼籲加強對菸草捐贈的法律限制。11月21日,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發佈中國菸草贊助監測報告,研究認爲,菸草業在國內的捐贈十分流行,近幾年逐漸增多。控煙專家擔心,菸草企業對教育、醫療、文化等行業的捐贈,可能洗白公衆對於菸草業的觀感進而鼓勵吸菸行爲。
菸草捐贈逐年增長,法律規制效果衰減
菸草業的慈善捐贈長期處於爭議之中,控煙界認爲,捐贈行爲可能洗白公衆對於菸草業的觀感進而鼓勵吸菸行爲,因此,國內外專家一致呼籲限制菸草捐贈。現行慈善法施行於2016年,其第四十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贈違反法律規定宣傳菸草製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贈以任何方式宣傳法律禁止宣傳的產品和事項。此次研究對於捐贈金額的彙總顯示,慈善法頒佈初期,對菸草捐贈起到了明顯遏制作用,但近些年效果逐漸弱化。
該研究收集了來自多方的數據,包括《中國菸草年鑑》、中國菸草資訊網、菸草在線、東方菸草網、新華菸草信息網等菸草業資訊網站,相關媒體新聞報道,以及微博相關條文。研究者系統分析了國內2016年以來的菸草捐贈情況。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副所長、王帆研究員介紹,研究顯示:2016年慈善法出臺後,菸草贊助金額明顯減少,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又恢復增長,“因爲慈善法沒有全面的禁止,有一些漏洞被菸草業拿來使用了。”
此次研究發現,菸草捐贈主要被投入教育、鄉村振興、醫療衛生、文化等行業,贊助了相關的幫扶活動或研討活動。“我們在監測的時候發現,很多的菸草企業直接到校園裡面開展捐贈的活動了,”王帆說,“第二就是主動贊助醫療衛生行業,菸草業本身會帶來嚴重的疾病負擔,讓人覺得這個行爲非常分裂。”一個新現象是,近幾年出現的電子煙企業開始投入ESG領域,以ESG的名義進行慈善贊助。
菸草捐贈不僅影響公衆對捲菸的認知,也在嘗試影響政府部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副研究員南奕在發言中提到了另一種打擦邊球的捐贈模式。近幾年國家層面一項重要的控煙舉措是無煙黨政機關建設,但疾控部門在調研和評估時發現,菸草企業贊助了很多黨政機關的“滅煙柱”,“防不勝防”。
“從含有菸草贊助的微博議題來看,近年來,菸草廣告和營銷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引起公衆的關注,但贊助問題比較隱蔽,仍未獲得公衆的廣泛關注。” 王帆總結。
當前慈善法條文缺乏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處罰措施
男安排25岁妻和未成年女上床 简讯爆变态癖好「她喜欢年轻的」
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控制吸菸協會副會長陳德認爲:在菸草贊助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同時存在着變相宣傳或營銷,因此禁止任何形式的菸草贊助是控制菸草流行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全球控煙的大勢所趨。
在國內菸草捐助“復甦”的同時,全面禁止菸草捐贈已經是世界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005年批准了《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下簡稱《公約》),其中明確提及,締約方認識到廣泛禁止廣告、促銷和贊助將減少菸草製品的消費,且應廣泛禁止所有的菸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公約還明確,“菸草廣告和促銷”係指任何形式的商業性宣傳、推介或活動,其目的、效果或可能的效果在於直接或間接地推銷菸草製品或促進菸草使用。
“《公約》中的定義告訴我們目的、效果或可能的效果在於直接或間接地推銷菸草製品或促進菸草使用的,對任何事件、活動或個人的任何形式的捐助都被視爲菸草贊助,同時也點明瞭菸草贊助的本質還是在於促進菸草使用。”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無煙草行動技術官員李可薇說,“可能在當下中文語境下大家多使用的是狹義上的贊助概念,更多用於描述相關商業行爲,例如某活動品牌贊助商;但當我們在討論菸草贊助這個整體概念時,還是應該參考《公約》中更加廣泛的定義。”
李可薇還強調,應該綜合看待菸草廣告、促銷以及贊助,如果法律法規只禁止其中一種形式,菸草業將採用其他形式推廣菸草。她舉例,國際層面俄羅斯、埃塞俄比亞等66個國家均出臺了明確的菸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禁令,全面禁止菸草業參與慈善項目,或投資音樂節等吸引年輕人的項目等。在國內,杭州、北京、深圳、武漢、西寧、秦皇島、澳門等城市也有相關規定予以嚴格限制。
“這也告訴我們在國內的法律框架下菸草贊助的禁令也是有可行性和實踐性的。”她說。
多位與會專家談到,當前法律規定中,廣告法對菸草廣告有明確限制但執法力度需要提高,而慈善法仍有完善空間。前述復旦健康傳播研究所的報告建議,有必要在慈善法中明確界定捐與贈、宣傳、贊助和菸草製品和所指範疇,並完善罰則。報告提及,當前慈善法條文缺乏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處罰措施。可通過完善行政法規進一步的細化和落實,明確需要進行執法的菸草贊助行爲,並促進部門執法。應出臺專門的行政規章或者是規範性文件,明確規定菸草捐贈行爲違反法律規定後的處罰措施,以及何種菸草捐贈行爲需要被執法。
另一發力角度則是提高行業透明度、減少菸草“露出度”。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研究員張其偉坦言,禁止菸草宣傳相關內容在慈善法修訂過程的討論中處於邊緣位置,這也意味着修法建議被採納的難度較大。前幾年,國內慈善行業也曾發起拒絕菸草捐贈的倡議,但執行中因爲制度缺失而難以產生約束力。張其偉認爲,後續可以部門規章等形式,要求慈善行業不得公開菸草捐贈信息,避免變相宣傳。
張其偉強調,慈善組織的運營命脈是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若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民政部聯合發文規定,接受菸草捐贈的慈善組織不能夠獲得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有望推動一些機構保持和菸草行業的距離。
“我們需要一個社會系統整體去控煙,包括法律上也是一樣,全方位對這個事情進行調整和治理,纔可能發揮作用。”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新宇說,“我感覺我自己吸二手菸也沒有辦法,我確實不想孩子吸二手菸。”
韦安/「态度」!侯友宜是「温暖大叔」更愿意为年轻人挡子弹?!
採寫: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